北京最有代表性标志之一——妙应寺(俗称:白塔寺)

    在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的妙应寺内,有一座形体硕大的“堵波”式塔,通体洁白,这就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喇嘛塔,俗称“白塔”。因为白塔的名气太大了,这座寺也因此被称为“白塔寺”,它的原名反而很少被人们提及了。早在1096年这里就曾建有一座释迦佛舍利塔,后来被毁。到了元代,忽必烈为了实现“以佛治心”的目的,将喇嘛教奉为“国教”,并于1271年下令在辽塔的遗址上重新建造一座大型藏式佛塔。因为工程浩大,本土的设计者们没有什么经验,所以特地请来了一位“外来的和尚”——由一位尼泊尔工艺家主持设计和修建。1279年,白塔竣工,迎释迦佛舍利藏于塔中。同时忽必烈下令在佛塔四周修建一座“大圣寿万安寺”,从此这里成了元朝王室进行佛事活动的中心。1457年,明英宗又对寺庙和白塔进行了修缮,重修后改名为“妙应寺”。

  “堵波”是梵文“stupa”的音译,意思是“高显处”、“功德聚”或“坟陵”等,略译为“浮图”。传说,释迦牟尼成佛之后,从菩提树下起身来到鹿苑,当时有两位商人见到如来的威仪神采,很是敬仰,就亲自献上炒面和蜂蜜,并聆听了佛祖的教诲。商人请示佛祖供奉的仪式,如来便将身上的法衣脱下来,叠得方方正正,平铺在下边,然后将化缘用的食钵倒扣在法衣之上,再将锡杖竖立于上,就成了一座宝塔。两名商人回到各自的城中,按照佛祖的指教修建高层建筑,这就是最初的塔。佛祖圆寂后,他的弟子将他的舍利子供奉在“堵波”内,从此“堵波”成了佛教徒们顶礼膜拜的对象。妙应寺白塔是一座典型的“堵波”式佛塔,整座塔以坐佛的造像为造型依据,犹如一尊端坐的大佛。白塔由塔座、塔身、相轮、华盖和塔刹五部分组成。塔座是高9米的方形折角须弥座,象征着佛祖的莲花宝座。塔身为直径18.4米的巨型覆钵,丰肩收腰,曲线优美,酷似佛祖的身影;在塔基与塔身相连处,是表示佛祖盘屈的下身的覆莲座和金刚圈;在塔身之上还有一层折角须弥座,用来连接上面的13层相轮。塔刹之上的华盖及塔顶为佛面的象征,华盖周围有36个铜铃,铜铃长约22厘米,铃内吊着一个十字形的铃心,下面连着三片风叶,每当风过之时,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象征着佛祖发出来的声音。华盖之上为一座高5米的鎏金铜质的塔刹,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金光,与白塔浑然一体、醒目壮观,代表着佛的智慧和光明。白塔的建筑结构不仅是佛的象征,其各个组成部分也可以翻译成佛教语言:方形塔基象征“地”,圆形塔身象征“水”,三角形的塔刹象征“火”,伞形华盖象征“风”,螺旋形的塔顶金光闪耀,象征“生命的精华”。“地”“水”“风”“火”正是佛家所说的构成万物的最基本的四种元素。如此,白塔的外形和内涵都充分地体现了丰富的宗教意义。

  白塔通高50.9米,在当时没有摩天大楼的大都城内是罕见的“庞然大物”,很有“坐镇都邑”的气势,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接受着四方百姓的顶礼膜拜。佛祖本来就是神秘和遥不可及的,于是关于这座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民间也流传着许多优美的传说。妙应寺白塔因为年久失修,曾经裂了一道大口子,政府召集了京城内外的能工巧匠都不能将其修补完整,很是伤脑筋。白塔形似大佛,佛祖身上受了伤,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正在官员们急得像蚂蚁似的时候,来了一位锔缸的工匠,毛遂自荐说可以将白塔修好。手足无措的官员们也只得让他去试一试。结果,这位平时只会锔碗锔缸的匠人将这座能够装下无数瓶瓶罐罐的白塔修补得天衣无缝,随后也没有留下大名,便扬长而去。于是,京城内的百姓纷纷传说此人是鲁班转世,用锔子将白塔锔好的。这个传说越传越神,但是白塔高近50米,没有哪个闲人会不要命地实地考察一番,于是白塔上的“锔子”渐渐成为了一个谜。直到解放后,国家对白塔进行全面的整修,才将这个谜解开。原来在白塔塔身上果然打着7道很宽的大铁箍,这就是百姓们所谓的“锔子”,这种铁锔子最大的型号长31厘米,宽3厘米,疏密有致地钉在白塔身上。就是以现代的科技手段,要为白塔平整均匀地钉上几个铁钉子也是很难做到的。700年来,北京经历了大小地震无数次,高大的白塔却始终岿然不动,看来都要归功于这些铁锔子。铁锔子是妙应寺白塔的专利,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百姓才将造塔者的独特设计不断地传诵,最终变成了“鲁班锔白塔”的神话。

  妙应寺白塔不仅是研究中国佛教和元大都历史的重要文物,而且是中国和尼泊尔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1465年,明朝皇室对白塔进行了修葺,在塔座周围加修了l08座铁灯龛,清代也曾多次予以修理。1961年,国家将白塔寺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在白塔塔顶发现乾隆时期的一批佛教文物,其中以《大藏经》、乾隆手书经咒、铜三世佛像和数十颗舍利子最为珍贵。1980年,国家成立了专门机构,着手整理有关白塔寺的文物并进行重修工作,经过多次整修后,妙应寺白塔开始接待各地的游客。

1.寺内有停车位

2.寺内大钟

3.

4.第一重大殿就是原来的天王殿,现在用于陈列白塔寺历史和文物展览。展品包括乾隆帝手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高仅5厘米却镶有40多颗红宝石的赤金舍利长寿佛像、五佛冠、补花袈裟、黄檀木整雕连龛观世音菩萨像及各色哈达、织物等大量稀世珍宝。

5.岁月留痕

6.第三重大殿名为七宝佛殿,供奉元代大型楠木三世佛像。居中的是”娑婆世界本师释迦牟尼佛”和肋侍弟子阿难、迦叶两尊者;西边为”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东边是”东方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佛像神态庄严慈祥,造型精美,工艺绝伦。大殿两侧各立有九尊铜质鎏金护法神像,虽因年代久远,已显不出金光万丈的气势,但造型、工艺均可称海内一绝。在大殿的后面有一尊面北背南的倒座十一面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全系青铜铸造,造型端庄秀丽,是清代青铜工艺水平登峰造极的最好证据。菩萨慈眉善目,笑容可掬,头戴佛冠,身披璎珞;主臂双手合十,腿盘莲座,五心朝天;身旁各臂,姿态不一,各持法物;背现千手,手中皆长一目;顶现佛像!

7.寺内展品之一

8.寺内展品之一

9.白塔寺是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得以保护的

10.现在北京重点保护的寺庙只许进香,不许烧香了。

11.

12.当你头一次走进这座寺庙去参观的话,你会发现寺庙的布局很别扭。雄伟的白塔使狭小的寺庙更觉拥挤。在寺中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无法看清大白塔的全貌。作为驰名世界的中国古典建筑似乎不该是这样的。为什么寺与塔如此不协调呢?说起来寺与塔根本不是一家人。从寿命上看,塔已有700多岁,而寺至多不超过530岁。你还能够很容易地看出它们在建筑风格上的差异。大白塔是藏式覆钵式宝塔,属于少数民族特色建筑;寺则是地道的汉传佛教建筑。

13.巍峨高耸的白塔看着世间的沧桑变换,繁华也罢,衰败也罢,文明也罢,野蛮也罢,都默不作声。它有自己审视现实的角度,也有自己记载历史的方法。1978年修缮白塔时,在塔顶的缝隙间发现了一张已然泛黄的毛边纸,纸上写的是:”今年重修此塔,适逢中日战争。六月廿九日,日军即占领北平,从此战争风云弥漫全国。飞机大炮到处轰炸,生灵涂炭莫此为甚,抢杀奸掠无所不至,兵民死难者不可胜记。数月之中而日本竟占领华北,数省战争仍在激烈之中。战事何时终了尚不能预料,国家兴亡难以断定。登古塔追古忆今,而生感焉!略述数语,以告后人,作为永久纪念。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初三日 罗德俊”。

谁能想到这张不起眼儿的毛边纸上竟记载着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法西斯在北平的暴行。我们已经无从查考”罗德俊”究竟是何许人了,但从字里行间的血泪控诉和浓郁的忧国忧民的感情上,我们可以断言这是一位真正的中国人。这张纸片上记载的故事后来被著名漫画家李滨声先生得知,为了能使这份珍贵的历史证词得以公开发表,李老奔走呼吁了18年之久。为了使后人勿忘国耻,罗德俊写下了文字,大白塔保护了证词,而李先生则为这项教育后人的公德事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白塔的设计师阿尼哥
阿尼哥是尼泊尔人,当地人称他为八鲁布。据史书记载阿尼哥从小就与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不但聪明,而且还特别勤奋。他的同学之中有一位家里是以绘画、雕塑为职业的。有一天,这个人拿来一本《尺寸经》,看着看着就读出了声音。阿尼哥坐在一旁,不动声色地静听默记。等那个人读完一遍,阿尼哥已经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熟记于胸了。由于很早就接触了工艺、美术和建筑方面的书籍,小阿尼哥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他的刻苦努力,年纪不大就成了一位技艺高超的能工巧匠。忽必烈即蒙古大汗之位的那一年(1260年),请帝师八思巴主持在西藏建造一座黄金塔以为纪念。八思巴从尼泊尔选拔了80名工匠来完成这项工程。阿尼哥当时只有17岁,也入选来到西藏。八思巴很喜欢这个年轻人,让他作总监工,督造金塔。阿尼哥不负众望,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把金塔造好了。八思巴大喜之下,收阿尼哥作了自己的俗家弟子,并带着他一起来见忽必烈。或许是八思巴把阿尼哥夸成了一朵花的缘故,忽必烈想试验试验这个年轻人。他板起脸来问阿尼哥,”你到朕的大国来,难道一点都不害怕吗?”阿尼哥神态自若地回答道:”圣人抚育四方万姓,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我到您的面前,就如同儿子拜见父亲!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忽必烈心中暗暗赞叹,脸上却不动声色地继续问道:”那你到朕这里来干什么呢?”阿尼哥说:”我看到天下苍生饱受刀兵之苦,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为怜惜生灵特来劝陛下拯救他们。”忽必烈又问;”你有些什么特长?”阿尼哥说:”我对绘画、雕塑、铸造都略知一二。”忽必烈命人取来一个铜像,说;”这是早年宋朝进贡来的针灸铜人,已经残损了,你能照样造一个新的吗?”阿尼哥镇定地回答道;”我以前从未做过,但可以试一试。”忽必烈对这个小伙子的回答很满意,下面就看他能不能造出新的针灸铜人来。一晃儿四年过去了。阿尼哥从未接触过中国的针灸原理,手中的铜人又残破不全,所以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不过他想方设法博览群书,刻苦钻研,终于在至元二年(1265年),把新铸的针灸铜人献了出来。朝中的大臣们都佩服得不得了。忽必烈也更加欣赏阿尼哥了。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决定在大都兴建象征王者之都的大佛塔。他命令精于此道的阿尼哥负责设计和施工。阿尼哥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花费了将近九年的时间,终于在元朝统一中国的那一年(1279年),让这座覆钵式大白塔矗立在大都,作为一份特殊的贺礼,献给了忽必烈。忽必烈大喜过望,当即命人从白塔向四面各射一箭,划出了一块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土地,下诏以白塔为中心,兴建一座”大圣寿万安寺”。阿尼哥也得到忽必烈的丰厚赏赐。

阿尼哥功成名就,一时宠幸无人能及。但他一点儿都不张狂骄傲,而是仍在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中国的建筑艺术谱写华章。公元1305年,61岁的阿尼哥在大都去世。元朝政府给这位杰出的尼泊尔工艺家授予太师、凉国公、上柱国的封号和开府仪同三司的待遇。阿尼哥以其杰出的工艺才能和谦逊刻苦的高贵品质流芳千古。他成为中尼两国友好的象征。直到今天,尼泊尔游客到了北京,总要参观白塔寺,作为纪念。连尼泊尔的国王、王后、首相和议长都曾是这里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