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兔一直被认为是瑞兽,与上古神话亦也有关联。十二生肖有卯兔,月宫传说有玉兔,在藏佛传教中兔子作为使者将秘法传递给实践者。而敦煌最出名的兔子应该就是敦煌壁画中的《三兔共耳图》。
敦煌莫高窟三兔共耳藻井图案中,最为大家熟知的便是莫高窟407号窟“三兔三耳”旋转有趣的图案。三兔图现在是世界上未解之谜之一。三只兔子在往同一个方向奔跑着,耳朵始终连在一起。彼此永远追不到对方,却又接触着对方。三兔图不仅仅存在佛教也存在世界各个宗教之中。这三只兔子代表的分别“前世”“今生”与“来世”。就像那三只兔子耳朵接触着一样,互相联系着的前世、今生与来世,与“因果报应”“因果循环”“生死轮回”之说相契合。另一分析讲道:“三羊开泰”中的“三羊”是“三兔”的创作原形,其寓意即为“三羊开泰”,借此表达出吉祥亨通的美好祝颂。但是为什么当时的创作者绘成了“三兔”而非“三羊”,要解释这一问题要从该图的创作背景人手。
虽然莫高窟内的三兔共耳图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例子,但这个图案并可能不是源自莫高窟。可以确定的是,三兔共耳图除了在莫高窟以及一些佛教图饰中能看到外,还出现在回教和基督教地区,延伸到英国西南一带。例如在中亚中东地区,这个图案分别出现在玻璃上、陶瓷上,埃及叙利亚一带的彩陶,约公元120年的瓷砖,织品编织上。在欧洲大陆,三兔共耳图出现在回教金属制品图案、金属铸模、瓷砖、建筑物石头雕饰等。德文郡诸多教堂中及康瓦尔郡的私人礼拜堂里以屋顶浮雕的形式出现。不同宗教与文化间的贸易往来和兼容并蓄正是丝路地区的最大特征,三兔共耳图可能因此以丝织品图饰或金属器物装饰形式,沿着丝路由东向西传播[1]。
关于三兔共耳纹的来源和寓意,学界长时间以来颇有争议,莫衷一是。在2004年石窟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上,苏·安德鲁等人在《连耳三兔的神圣旅程》中列举了世界范围内广泛出现的三兔纹样,认为三兔共耳纹样是世界性图案;张卫、彼得·拉斯穆森在《佛教中的连耳三兔图像》中介绍了数量可观的连耳三兔和四兔图像;大卫·辛马斯特提交的论文《三兔、四人、六马及其他装饰图案》,介绍了12世纪至19世纪出现在中国、日本、印度的和三兔共耳纹相关的图像。但客观而言,以上几篇文章仅仅关注了三兔藻井纹样出现的地点、时间和造型等方面,并未涉及其渊源、文化意蕴和传播路径。在2008年敦煌壁画艺术继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胡同庆对三兔共耳纹样的造型、构图和美学特征进行了全面剖析。2016年,林·格里夫斯、苏·安德鲁和克里斯·查普曼合著的《三只野兔——好奇的关注》(The Three Hares: A Curiosity Worth Regarding)一书,系统整理了世界各地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三兔藻井纹样,并判断这一纹样或许受到粟特或萨珊的影响,但文章并未深入论述这一观点,也没有提供令人信服的佐证材料。
隋代的三兔纹和莲花纹是作为整体同时出现的,合为一体即为三兔莲花纹。“月中有兔”之说很早便在中国流传,战国时期的典籍《归藏》中就有恒娥(嫦娥)奔月的记载,东汉高诱在《淮南子注》中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嫦娥奔月的神话在中国有众多版本,体现了先祖的星辰崇拜思想。杨子云在《长杨赋》中说:“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李善注引韦昭曰:“玉衡,北斗也。”古人认为北斗的斗柄三星即为玉衡之精,而玉衡在星相学中为“兔”之表征。在这种文化语境下,藻井中出现了三兔这一特殊纹样。虽然人们在莫高窟还未发现直接以星象为题材的藻井装饰图样,但莫高窟早期洞窟壁画中已经出现了星象图像。同时,在中原地区,星象图像和覆莲纹样广泛出现在墓室藻井中。因此,隋代三兔莲花纹样和北朝壁画中的星象纹样、墓室藻井中的覆莲星象纹样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佛教空间中出现的纹样应与佛教有关。佛经中有兔子舍身供养的故事,如《六度集经·兔王本身》《菩萨本缘经·兔品》等。相传佛主乔达摩·悉达多在成为佛陀之前,曾投生为兔,并成为兔王,为了救助一只误中猎人捕兽器的同类而牺牲了自己,后护法神将这只慈悲的兔王护送至月宫中供养。《大唐西域记》卷七中也记载了相同题材的故事,“吾感其心,不泯其迹,寄之月轮,传乎后世”。“月中有兔”的传说流传广泛,可谓遍布世界各地。佛教石窟空间内的重要图案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佛教教义被重新释读,与政权统治和现实生活需求相结合,与中国本土传统神话故事和神仙思想相结合。中国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审美需要来表现佛国世界,佛教理念与某些道仙思想不谋而和,因此佛教石窟中出现了墓室壁画中常见的道仙思想内容。如莫高窟西魏第249、285窟和甘肃高台魏晋墓3号墓、甘肃酒泉丁家闸十六国墓5号墓,无论空间布局还是壁画表现的思想内容都非常相似,可见墓葬、宫室和石窟建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西魏第249窟和第285窟中有东王公、西王母、风、雨、雷、电、朱雀、玄武、兔头羽人等中国传统神怪形象,异兽神像均为举臂蹬腿腾跃之状,处于守护者的位置,整个洞窟表现出浓厚的宗教神秘气息,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映了古人宇宙认知观念与印度传来的佛教宇宙认识论的交融。然则,为何三兔共耳纹样在隋代中后期非常流行?笔者认为这应该与隋代石窟三世思想流行这一历史背景密切相关。通过考察莫高窟石窟艺术,我们可以发现,窟顶藻井纹样同窟内的壁画和塑像是一个整体,共同体现了洞窟的造窟思想。例如隋代第292窟和第427窟的布局有相似之处,窟中都塑有三佛,贺世哲认为这表现了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佛主题思想。值得关注的是,与三世思想相呼应,藻井中心都有三兔共耳纹。三兔共耳纹样中的三兔通过耳朵彼此关联,浑然一体,似乎表现了三世思想主题,三兔分别象征前世、今生与来世,三者循环往复,互为因果[2]。
摘自:[1]司雯雯,王延松.敦煌石窟三兔共耳藻井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5(12):229-230+244. [2]陈振旺,彭艳萍.中西文化交流视野下莫高窟三兔共耳纹来源再议[J].艺术百家,2020,36(01):169-173+196.)